乌山村位于横河镇北端,距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村因有乌山而得名。村东接宜青桥村,西连上剑山村,南与相士地村相邻,北为浒山城区。分成16个村民小组,由横街、田屋、乌山后、郑家漕、朝东屋、田央、石柱头7个自然村组成。村委会驻地:横街。全村地处浒山城市规划区内,离浒山城市中心仅2公里。村东靠乌山路,西邻浒溪线省道公路。南二环线与前应路以东西平行方向横穿村域。规划中的金山路以南北方向纵贯乌山村。各自然村之间有16条宽2米上以的水泥路相通。有河流3条,分别是乌山江、乌山后江、庙河江。桥梁有福昌桥、回风桥、振麟桥、浒山江桥(借堰桥)等。乌山历史悠久,汉、唐时,望族虞氏居住生活在这一带,并筑有“虞家城”。村中姓氏以胡、郑、陈等居多,其中胡氏为第一大姓。明朝,倭寇侵扰时,乌山一带是抗倭前沿,当地居民配合三山所官军,为抗倭战斗作出了贡献。相传名噪姚北的“乌山拳”始于明代抗倭时期。
乌山村作为离县城很近的一座村落,已经发展了很多年了,并且在发展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村股份制经济,并且拥有很多个体的企业,发展不错。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慈溪市郊区近郊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由于大量土地被征用,近郊行政村农民通过集体“农转非”后,由村民变为居民。经过“惊险的一跳”,问题也接踵而来。首先,由于一直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虚化问题日益突出。再次,由于监管手段滞后、管理体制不完善,大量集体资产被少数的人(多数是村干部亲属)经营、占用,流失现象严重。大多数村民不但得不到收益,甚至连知情权也未落实,引发了村(居)民的严重不满。其次“失地”的农民在市场大潮中有的不知所措,造成农民创收渠道不畅,集体经济发展路子不广,失业人数较多。因此,如何解决“村改居”后出现的这些矛盾,壮大和发展村级经济、增强村级经济“造血功能”,提高基层组织统力的功能提到议事日程。
试行股份制改革前,村长、村委经过广泛宣传、清产核资,摸清家底和张榜公布,让居民心里有了一本明白帐。针对实际确定设立人口股,在类别上对股份份额体现差别。对各种类型人员的登记,做到不多登一人,也不漏登一人。确定享受对象是整个改制过程中难度最大,引发争议最多的一项工作。对此,各社区反复召开两委会、议事委员会、居民组长会等各种类型的会议,做到享受对象、股权配置方案人人皆知,最终由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对反复讨论修改的方案进行表决通过。
而且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乌山拥有自己的幼儿园,小学,城市化的水平越来越高,耕地被征为商业用地,大家都不再务农,走上了工作的道路。走出了轴承之乡的道路,在村里有一条路被称为轴承路,那里有很多的轴承加工企业,有很多农民也在自己的家里为大厂加工小零件,形成了规模不小的私人作坊。
今天我们走访了几家小的家庭作坊,看到那里的家庭作坊的规模有大有小,都以轴承为中心,加工的设施一般,一般都有四台以上的机器,都实现了自动化的加工技术,但是普遍比较简陋,有大量的废料堆积。
明天去参观他们提供原料给的厂家,环驰轴承厂,这家轴承厂已经具有好几百万的资金,实力雄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