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学子赴南麂考察之行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09-07-07浏览次数:242

 

200975200976,浙江大学赴平阳社会实践队来到了自然保护区,风景瑰丽的南麂岛。为期两天的行程充实有趣,为我们的大学生活写下了精彩的一页。

75的下午,我们来到沙滩上,游客如织。走到沙滩的边缘,我们看到了一些与眼前美景不协调的一幕——沙滩零落有些白色垃圾,还有一些塑料瓶被浪水冲上沙滩。实践队的同学们无奈地将它们一一捡起并分类。这些垃圾大部分是由游客丢的,塑料瓶和餐巾纸较多,这说明大部分人对环境保护意识浅薄,而白色垃圾在环境中很难降解,对海洋的污染可想而知。

76上午,在飘扬的队旗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国家海洋局南麂站。里面的工作人员听说我们的来由后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给我们介绍了南麂水域的相关知识和监测的流程。他告诉我们自然保护研究所主要监测两项内容:海洋水位现象和海洋环境。而海洋环境监测中最主要的一部分是赤潮监测,赤潮发生时一般范围较广,2005年曾经发生过一次赤潮,有毒藻类严重污染了海面。研究所的任务是发布水质预报,1周水质检测两次星期六和星期二,水温是自动检测的。八九月份要增强监控力度。有同学问道:岩石上的垃圾来自岛上吗?工作人员告诉我们,那些污染来自附近的油轮,本地污染源较少。

我们还参观了研究所的实验室:里面放着水质样本、甲醛等化学试剂和压力抢等仪器。但是,实验室的设备似乎有些陈旧,占地仅为40多平方米,我们认为在全球大力推行环保经济的趋势下,平阳政府应该更加重视海洋局的海洋监测工作,定期更新和改进实验设备,使工作人员可以更高效快捷地进行海洋质量检测等活动。同时,我们发现许多化学反应都是我们在化学课上学过的,而如今可以运用在水质污染的检测和防治上。

在回来的汽艇上,我们把早已准备好的调查问卷分发给了众多游客,问卷涉及到平阳的饮食、环境、旅游等多个方面,并将红色圣地与蓝色海洋相结合,游客包括各个年龄段的人,具有普遍性,最后我们将调查问卷全部回收。

这次“红色圣地,蓝色海洋”的社会实践完美地拉下帷幕,我们用汗水浇灌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