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浙大,我们就像是尾巴上还拖曳着蛋壳的菜鸟,懵懂、好奇,在引领和摸索下逐渐了解大学生活。
几周以来,逐渐熟悉了整个校区,也逐渐适应了与高中不同的上课方式,然而,总是觉得缺了点什么。就像亚当失去了那条肋骨,虽然不影响生活继续有规律的进行,但心里总觉得有一块遗失在了他处。平日里时常若有若无的思量,真要刻意寻觅,他却又如蝶儿一般翩然飞去,无影无踪.。于是无奈。
直到今天晚上,我终于找到了缺失的那块拼图。
在浙大,我不缺朋友,不缺同学,却缺少一个契合的对手。
所谓对手,旗鼓相当、针锋相对者也。旗鼓相当,故而稍一疏忽便会被对方发现漏洞,只得冥思苦想以求证明己方言论并伺机驳倒对方;针锋相对,故而不到山穷水尽绝不认输,绞尽脑汁也要争个明白。或是为了一道题,或是为了一件事,或是为了一种解法,甚至是为了一句话,几人便会极其较真,引经据典,睚眦必究,翻书、找资料来寻求论据,最夸张的时候,曾经两个人为了一个历史人物发生口舌之争,连续几日里白天针尖对麦芒,晚上各自回去准备,预备来日再战。
有了这样的对手,便有了争胜之心。有了争胜之心,为了折服对方,便不会只停留在问题表面,而是每每逐层深入,挖掘到底,哪怕是一个极其细微的地方都不会放过,自然学习、理解地透彻。这样的对手,与其说是对手,不如说是一个时刻鞭策自己、促进自己进步的知己,没错,数番论战之后,最了解自己的反而是对方,自己从未注意的漏洞与习惯也都会逐渐被对手挖掘出来直到不再是缺陷为止。
在浙大,我一直期待的其实就是这样一个对手,一个可以挑出我任何一个不合逻辑的错误,毫不留情、铁面无私,激起我强烈好胜心的长期对手,让生活充满紧张和刺激。
然而,大学是开放的,更是自由的。没有固定的教室,没有固定的同伴,即使是同一寝室的人一天之内也见不了几次面,一个班的同学更是几次见面后便“劳燕分飞”,甚至相见不相识。上同一门课,身边的人换了又换,甚至记不住姓名,蓦然回首,陌生的人群熙熙攘攘,难免几分独立繁华之中的孤寂,连带着也有几分独孤求败式的落寞——对手难求……
终究,天不负我,一道微积分的课后习题,两种迥异的做法,两双挑剔的眼睛,步步细查,行行追究,寻根问底,直到证明完美地天衣无缝为止。终于找回那种全身线粒体活力四射的激动;终于找回那寸步不让、毫不服输的气势;终于找回那不见黄河不死心、质疑到最后一刻的执着;终于找回激烈论战后的酣畅淋漓。图书馆中无法大声而强行压低的声音,反而更加点燃了热情的火焰。
无数个回合之后,问题被完美解决,辩论也告一段落,然而我心中的火焰已经再次熊熊燃烧,期待着下一次酣畅淋漓的对决。
(文/张静恬)
工信1005班委会
2010年0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