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的社团活动确实是丰富多彩,各种学园,学校活动也是异彩纷呈,还有每天必有的一堆又一堆的报告,宣讲。
这里谈谈听报告的那些事。
第一次听报告是那位光电系的校友仇旻的 “从纳米之步到人生之路”,班里同学没事的都报了名,去的不到1/3。说实话,听完报告,大家还是有些收获的,“纳米”——这神奇的微妙世界着实令人向往。听了报告后,该出门了,门口的一位朋友在发加分卡。
“竟然有加分卡!”这是大家的惊呼。
“幸好我没果断翘了!下次得多来玩下,在这写会儿作业也不错。”这是一位同学完美的总结。
漆黑的天,下着蒙蒙的雨,“有这卡,淋点雨也值了!”这是一位没带伞的同学的喟叹。
回到自己寝室,听到一位同学听说了加分卡的事,立马发出千古难有的,专属于读书人的,堪比离骚之叹的惊天嘶吼:“啊!为什么,为什么我没去啊!啊!”之后是撕心的第二次高潮:“啊!痛!”原来是在做战死沙场,英勇倒下状之后,头义无反顾地与墙壁大哥来了次亲密接触。原来太过亲密是会痛的。
以上都作笑谈,我想说的是有关听报告的那关于加分的事实在是不妥的,我不知道学园,或者说是学校是出于什么考虑,也许是为了提高大家听报告的积极性吧,不然一个教授过来,没人去听,或者小小的“国会”报告厅竟然没有人是站着听报告的,那也太伤自尊了。
除了上面的原因,我想不出其他的了。如果是为了更好地让大家知道未来自己的方向,以及各种信息,需要大家去好好了解的话,只要发个重要的通知就可以了,相信没人会翘的,毕竟,关乎未来。我知道,学园的初衷是好的,正如世界上许多其他的奖励制度和规则一样。然而,实际的效果,我实在不敢苟同。
如果,一个报告吸引人的地方不是报告本身。
如果,一场报告吸引人的地方不是作报告的人本身。
如果,一场报告吸引人的地方不是报告人的经历和言行。
如果,一场报告吸引人的地方不是报告人的相貌和气质。
而是,报告内容外的,报告人外的,报告的教室外的,是报告教师门口的那位朋友的手中的一张胡乱涂了些字的白纸成为你去花费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的话,我觉得是很不值的,这是对大家时间的浪费。而这浪费,或多或少,是和素拓的加分方案相关的。人的功利化是社会的产物,更确切的说,是不合理的社会规范的恶果。这里说的也许有些重,但是,大家都知道善小与恶小的道理吧。学校,大学,这是教育的场所,理应成为社会运作的标本,而不是社会不成形的胡乱捏成的彩色橡皮泥。
最后,允许我用建安七子之外的文坛、政坛、军队领袖曹操的话作为结语。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文/赵洁晨)
云峰工信1028班团支部
2010年10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