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经历了十八载岁月,一个又一个阶段的刻苦与磨练,我们站上了人生的一个新的高度,迎来了了一个黄金一般的新起点——大学。
从高中到大学,就好比是如桃花源记中所记的“初极狭,才通人,复行三年,豁然开朗”一般。在高中三年的狭缝中,我们看到的更多是那一条脚下的路,远处的一线之光,是目标,是希望。于是乎我们为了高考寒窗苦读,整日考试做题,确是辛苦,却也在充实和奋斗中略感幸福。当我们满载喜悦和解脱走出这个漫长的狭缝时,一切都变了,一条路、一线光霎时向四方蔓延开,四处是路,四周是光,天地一下子广阔,任我们自由驰骋。我们兴奋、自由、四处探寻,但是,少了那“一条路”,少了那“一线光”,我们无意中多了些迷茫和空虚,无所适从。我们的方向在哪里?目标在哪里?我们该做什么?大学刚刚开始,便给我们在它美好的背后设下了一道不可回避的难题。
课程活了,作业少了,老师管的少了……自己可以安排的时间多了很多。学生会、团委、各种社团,辩论赛、运动会、讲座接踵而至……大学似乎给你了一切,却似乎又让你失去了一切。很多人总觉得自己徘徊不前,或是迷茫一片,失去方向。问题关键便在于,选择。明智的选择,可以让我们更合理的安排好时间,逐渐的明确自己前进的方向,获得不同于高中的更高层次上的充实与幸福。相反,胡乱的选择,只会扰乱生活的节奏,使自己更加迷茫,失望于生活,甚至产生潜意识中的自卑。
如何做出明智的选择?
最重要的便在于心态,积极而不冒进,冷静而退缩。对于每一位同学,诸多的选择中,必然存在很多机会。遇到机会时,就需要有积极自信的心态,去争取机会,进而把握机会。但是有些同学过于积极,凡是活动,各种社团,照单全收。这样的积极,实则是冒进。自己的时间被各种活动塞满,换来的不是充实快乐,而是疲于奔命,破坏生活规律,耽误学习这一主业。除了积极,还需要冷静,客观的看清自身的条件,充分了解有意向做出的选择,做出最合适的判断。冷静不代表退缩,是一种先静后进的思维方式,“跳出生活看生活”。而事事不去争取只会越来越退缩,拉大人与人、人与环境的距离。把握好进退的尺度,将积极和冷静的心态平衡融合,才能在这一开始的诸多选择中从容面对,为自己争取到主动,做最好的自己。
有了心态的基础,便要积极行动起来。设身处地地为自己着想,充分利用资源,重视能获取的经验。简而言之,多想、多问。这规律在学习上成立,在生活上依然成立。处于一个新的环境时,首先能把陌生变为熟悉的人便是聪明人。这需要坚持贯彻“对外开放”政策。网络、同学、学长、老师、报刊都是很好的信息源,只要多多与人交流,一定可以使自己获益匪浅,积累各个方面的经验,为自己日后的选择打下坚实基础。认清自己,认清环境,早日进入自己的生活轨迹,就一定能在这广阔的新世界中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积极乐观面对生活,冷静沉着面对生活,行动起来,进而从容的面对人生,大学生活必将因此而升华到更高层次上的充实与快乐。广阔的天地间,就必有一片属于自己的一方小天地。
有一句曾经听到的话:“要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印象深刻。
(文/王天野)
工信1003团支部
2010年10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