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学之前,我看了校历,得知10月份有运动会的时候,还的确是有些激动。小学、初中、高中都有运动会,我喜欢那种全校人为之疯狂的感觉。在我看来,运动会是一所学校的狂欢,不由分说是值得期待的事。
然而来到浙大,却没有预期的激动,好像这里的运动会和从前的不太一样了。没有统一的组织,甚至参赛前都要先通过学园的选拔。学长们说,运动会也就是有项目那几个人的事情,我一开始不解,现在看来,的确是实话。
是谁带走我我们所喜爱的运动会呢?
很多人,比如我,是跟这次运动会联系不大的。没有比赛项目,没有走方阵,也不是后勤人员。像我这样的同学不在少数。大家可以想见,每个学园,能参加项目的同学只有区区十几人,加上方阵表演也不过两百人,还要经过挑选。没有特长,个子不高,没什么组织参加的同学们只能无奈地旁观了。能参与到运动会的同学必然是少数。甚至连参加啦啦队的也没有多少人,因为比赛的选手大家都不认识,谁来听我们的喝彩呢?
或许这样的说法有些自私,我们作为学园的一员,应该为学园的荣誉而努力。但是,学园本身并不像我们的班级一般有存在感。多数情况下,它只是一个标识,用以定位大家的住处。没有了对集体的归属感,是无法喊出真心的喝彩的。
于是,自然地,我们成为了运动会的无关人士。不再像以前讨论着哪天有什么比赛我们班有谁参加对手是谁需要注意什么得奖了要怎么庆祝······我们开始商量运动会的那天假期大家可以去哪里玩,或是可以好好地睡一觉,还有人考虑着是不是回一趟好久没回过的家乡。运动会俨然成了少数人的节日,多数人的假期。
也许有人觉得这样也不错,毕竟我们已不再对运动什么的有原先的激情,不如来个假期实惠。也有不少人报怨,运动会水了,变成名目了。到底是什么,让我们对运动会产生了这些看法呢?
我以为,运动会的赛制是主要原因。我们的校运会以学园为单位参加,这个单位过于庞大,直接导致很多同学丧失了参与的机会。同学们普遍对学园没有集体归属感,因此对代表学园的比赛提不起兴趣,报名参赛的热情也大大降低。我了解到,有些同学参赛仅仅是因为有这方面的特长,不参加白不参加,抱着一种兴趣使然的态度。还有些则是为了加分才参加了方阵的游演。这和从前校运会是不一样的。从前大家都是抱着为班级争取荣誉的想法,有特长的要上,没有的练两个月也要上。现在不同,有特长的爱上不上,没有的不上更好。如此这般,怎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呢?从大家都期待的盛宴,变成几个人的舞台、某些组织锻炼组织能力的实验室。对于一场运动会是可悲的,对于我们这些没有参与机会的同学,也是遗憾的。
我们来想想军训为什么如此难忘,就是因为在军训中我们每个人都在集体中发挥着作用,没有人被忽视。大家一起训练,一起排演,一起为了同一个集体的荣誉而奋斗。在这期间所留下的回忆才是令人怀念的。同时,军训是连队的集体,凝聚力也是在这个期间建立的。相信大家都有体会。本来运动会也是一段相似的经历。高中时大家为了班级的荣誉,一起抽出时间训练项目,一起熬夜赶作业,一起在场边大喊着加油,也应该是令人难忘的。但是,大学的运动会却没有了这种氛围。少了大家都参与的热情,运动会对于有些人真的毫无意义了。
或许这样的运动会在学校里存在很多年了,我觉得有必要提出这个问题。运动会不是一个摆设,我们应该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比如调动大家的体育积极性,增强同学们的团队凝聚力等等。当今大学生的体育素质令人堪忧,可我们却放弃了运动会这一个绝佳的调动全校体育积极性的机会,实在是令人难以理解。
我不知对现在这样的运动会做出改变需要多大代价,但我从同学口中听到大家对运动会消极的言论,我感到无奈与伤心。我只是希望大家能拥有一场正真受欢迎的运动会,仅此而已。
现在已经很晚,方阵排练的同学们才刚刚回来,感激他们付出的汗水。云峰加油。
(文/黄道旋)
科技与创意实验班1002团支部
2010年10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