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病的前世今生及我们内心的平静与幸福——记陈海贤心理学讲座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10-18浏览次数:286

20141017日下午3,云峰心理中心于西二209教室组织举办了“浙大病”系列讲座。浙大著名心理学专家陈海贤博士作为主讲人,在讲座中以轻松诙谐的口吻,向参加讲座的同学们详细地介绍了浙大病与个人幸福感的产生。

讲座的开始,陈老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浙大病这一名词的由来,“在一节积极心理学的课上,面对着下面的同学,我突然想到了这个名词”。之后,浙大病作为一个典型的心理学名词,开始有了一个渐渐明晰的定义。明明自身很优秀,但却在与周围人的对比中不断感觉到焦虑,这就是浙大病最明显的特征,也是浙大病“患者”的最大困惑。

随后,陈老师向大家提出了一个隐喻性的问题:“假如兔子都在拼命奔跑,是什么给了作为乌龟的你前进的动力?”同学们踊跃发言,在这个问题上各抒己见,提出了自己对人生意义的看法,在陈海贤博士的引导下,与其说这是个心理学讲座,倒不如称之为大家交流意见的论坛。

之后,陈老师提出了克服浙大病的建议。发展成长型能力观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他认为固定型的能力观是导致浙大病出现的原因之一。不会将失败看做成功路上的踏脚石,却盲目地把失败当成自己的无能。这就是一种固定的能力观。这种固定的能力观,导致许多学生在自己成绩下降后就产生一种很强的挫折感,并因此而感觉到极大的焦虑。

既已了解浙大病的前世今生,那么如何预防浙大病就是一个新的问题。陈老师指出,要提升自己的幸福感,即通过一些方法,如积极情绪,投入去做一件事,培养积极的人际关系等,都是提升自身幸福感的途径。“要积极想象,记录快乐小事”,真正的快乐不体现在大处,却在生活的点滴。

在最后的自由提问环节中,同学们对于自己关心的话题向陈老师提出了疑问,一位同学问及陈老师对于心理咨询师这一职业的看法。陈老师回答,心理咨询师只是一个平凡的职业,他的最大成就不在于财富,而在于解答他人的心理疑问后所产生的成就感,“不要怀着一夜暴富的心态进入这个行业,那样你一定会失望。”

在整个讲座过程中,陈老师以专业的心理学知识,结合各种示例,使同学们对于浙大病有了全面而深刻的了解,整个讲座在同学们经久不息的掌声中结束。

(/何欢欢)

云峰学园新网网络中心

2014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