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和微观的视角下的水果行业——记浙大赴四省四地社会实践团农业企业管理者采访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08-12浏览次数:29

  通过一组各个小组真实采访的记录,我们可以看到,从水果店、消费者、烘焙店这样的广泛的存在的微观视角还是水果市场管理者、农业部门的总管这样的站在宏观视角上的

微观:广州广东

  8月9日、8月10日两天,广州水果调查小分队继续在江南果蔬批发市场的水果交易区进行调研。他们希望在之前对市场经营方式了解的基础上,对具体几种水果的产销情况和产销信息做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在品种之间以及在批发市场和零售之间探索区别。

农业企业管理者采访

  队员们选取了芒果、哈密瓜、西瓜和苹果的一级和二级市场分别进行了调研。在采访过程中对各水果的产地、上市季节、保存期限、销售情况、售卖平均价格、运输价格、运输损耗、损耗处理方式进行了询问。

  在调查结果整理的过程中,队员们发现芒果、哈密瓜、西瓜主要上市季节为夏季,保存期限较短,最多也只能达到半个月。其价格随上市量和水果本身品质而定,运输保护措施较为简单,虽然在运输途中损耗都不算太大,但当遇到损耗时多以丢弃的方式处理,造成较多浪费。

农业企业管理者采访

  而相比来说,苹果基本一年四季都会售卖,储存期很长,最多可达15个月,运输包装更细致、运输的保护措施更多,损耗也相对少些。而一二级市场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经营主体上,一级市场主要为大量的单一品种售卖,而二级市场的单个订单的售卖量相对小,且售卖的品种要更丰富。

  在这几天的调研活动后,队员们对水果销售过程中距离消费者较近的的两个阶段——批发和零售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也认识到了在这两个阶段中对丑水果利用率不足、处理方式单一这一普遍问题。在实践即将进入尾声之时,队员们将继续努力,结合之前的调研成果,希望最终能上交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成员们亲自细看水果

 

微观:浙江杭州市

  通过今天一天对各大水果店的采访,我们得到了更多的回复,总体来看不同水果店里水果浪费和次果处理的状况都是类似的,对于烂果他们会选择直接扔掉,而那些次果和丑果往往会采用降价销售、送给顾客等形式。在采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水果店都表示没有第三方对次果进行回收,而且也基本不会采用做果酱等处理方式。我们认为,这反映出各大水果店并没有对次果的处理问题给予更多的重视,意识和行动上仍不强烈。

  我们走出城区,来到良渚大观山继续我们的创业:

  由于良渚文化遗址公园的建设需要,大观山果园的果树大部分已经被砍伐,不过通过采访过往生产经验还是有很多收获:

1.大观山果园最大时规模达到1500亩以上,但是现在只有20亩左右剩余,无法提供足够的丑水果进行加工。

2.大型果园多采取多种渠道进行销售,有专门的购货商,也有散户,也会开放采摘。

杭州余杭区果园

3.果园的次果比例不大,依靠科学的管理,能有效减少丑水果的比例。包括从开花开始催肥,然后结果结牢,结果结好之后要看它的疏密程度,还要删果,不是说所有的都能留下的。果子删好了以后,还要套袋,套袋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接触农药,以及套袋以后水果的颜色比较均匀有光泽,不套袋的话阳光晒到的地方和没晒到的地方颜色是不一样的。

4.由于是鲜食水果,很难储存,一般是当天采摘,当天销售。

5.滞销水果,一般低价销售,很少会丢掉,一般都能处理掉。

6.水果深加工要考虑水果品种,一些鲜食水果不适合进行水果深加工。

 

浙大赴四省四地社会实践团

2017年8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