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潇冷雨寄追思
——记工信1813团支部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参观活动
2018年11月18日,在团支书的带领下,工信1813团支部开展了考试周后的第一次主题团日活动——走访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本次活动由工信1813团支部率先发出倡议,吸引了工信1809、1810团支部的同学一同参与。
团日活动合照
18日早上八点半,同学乘坐的大巴从紫金港校区出发,前往坐落于西子湖畔的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尽管车窗外冷雨潇潇,但是同学们对活动的期待之情并没有因此打折扣。刚一下车,就有序前往革命烈士纪念馆。
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
纪念馆处于绿树掩映的小丘之上,环境清幽。大家撑着伞相携拾级而上,心中饱含期待又不失肃穆。石阶两旁矗立着一些名人的题字石刻,石刻上的文字褒扬着革命烈士们舍身为天下的崇高精神。即将抵达纪念馆主建筑物时,一群结伴而行的老党员出现在我们面前,他们手拿党旗,在微雨中,肃立于纪念馆前合影。同学们也都有意放低了声音,绕过他们身后时,向他们投去了庄严的注视。
名人题字石刻
馆内的展出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不忘来时的路——浙江红色地名展”,这是一个临时展览。在展馆中出现了不少同学们熟悉的地名,却有着同学们不熟悉的革命故事。一位衢州的同学还兴奋地表示,原来自己的老家竟有这样的革命传奇。其中一些“红色地名”,可以在杭州市区内找到。比如1954版《宪法》的初稿诞生地——北山路大院。这为1813团支部的后续活动提供了新的思路。
“不忘来时的路——浙江红色地名展”小册
馆内的第二部分展览则是以“浙江英雄烈士”为主题的长期展览。展览按时间、地点两条线索展开,陈列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籍贯的英烈的感人事迹。他们当中有些是浙江人,也有一些虽然籍贯不在浙江,却为浙江乃至华东地区的革命事业奉献了自己。同学们在展馆内文明有序,不少同学全身心地沉浸于展览之中,瞻仰着一尊尊烈士的面容。而这其中的一部分英烈,因为过早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甚至连照片都没有留下,让人唏嘘不已。当展馆的时间轴穿过抗战的困苦岁月、建国之初的艰难景况,延伸到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一些英烈不再被冠以“革命战士”的名号,却仍然给我们带来深深的感动。展馆临近出口处,有一个属于“最美司机”吴斌的展位,同学们对此产生了一场小小的讨论——究竟什么是“烈士”?是否只有在革命风云激荡的年代,才会有“烈士”?想必这一次活动,会启发同学们对这个问题更深的思考。
同学们在参观“浙江英雄烈士”展览
冷雨潇潇寄绵绵追思,时代变幻扬英雄新风。舍生取义的战士,挥洒热血的烈士,为科研献身的学者,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的基层民警、司机,他们都以自己的行动阐释“英雄”的含义。此番参观活动圆满结束,但对1813团支部的同学们而言,关乎人生价值的思考,才刚刚开始。
(文/徐珂 图/丁泽宇)
工信1813团支部
2018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