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人才培养目标指出,同学们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领导者,其中“创新”作为关键词成为浙江大学优秀人才的必备素养。同学们的校训“求实创新”也在强调“创新”之作用,“创新”之重要。作为求是学院云峰学园2018级菁英计划的参与者,学生骨干,“创新”之重要性不言而喻,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思维也成了菁英计划的重要目标。
2018年12月1日下午6:30,浙江大学求是学院云峰学园第五期学生骨干培养工程“菁英计划”——“创新思维”课程于西2-309成功开课。
图一:杨亮老师在进行课程前情讲述
主讲人杨亮老师一开场便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谁能说一下共享单车都涉及到什么技术原理?”“大家都肯定坐过出租车,系过安全带,那么为什么安全带使劲拉会锁死,而慢慢拉出来就会拉出来很长?”课程伊始提出的这两个问题引起了同学们深深的思考,这两样每天出现在同学们身边的事物,同学们都习以为常,认为再熟悉不过的事物的原理让同学们一时难以回答:同学们中大多数人都没有关于这些事的思考。
随后杨亮老师又提出,“想创新,想科研,想要通过创新为国家发展做贡献,想独树一帜,想确定个人价值,你们就需要有相应的思维。”同学们想要创新,那必须基于自己的好奇、疑惑、不满足,同学们需要有创新的驱动力,要有一种“我的价值就是通过创新来推动社会的发展”的觉悟,从同学们的思想方面给予同学们创新方面的指引。
接下来杨亮老师就思维的“逻辑”与“非逻辑”两部分入手,指出同学们的“思维惰性”对同学们的创新思维的限制,尤其是经过初中高中长时间的训练使同学们短时间内迅速靠拢到标准答案的能力十分高超,使同学们的思维在某些领域受到局限与拘束。而杨亮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几种锻炼创新思维的方法,提高创新效率的方式,来为同学们锻炼创新思维指明了道路。
杨亮老师将同学们六人分为一组,要求同学们在五分钟内讨论出尽可能多的未来交通工具。之后,他指出其实头脑风暴需要一定的流程才能很好地发挥出效果。在杨亮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再次进行讨论。可以看出,遵循正确的流程之后,讨论的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在短时间内更多的小组可以讨论出更多的答案。随后杨亮老师又强调了了头脑风暴的几点注意事项,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同学们深刻理解到了创新的方法的重要性。
图二:学员们围成一圈进行团辅游戏
最后,杨亮老师总结了整个创新思维课程,勉励全场同学,期望同学们可以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领导者,成为真正的精英。
(图/张稼昊 文/于海鹏)
云峰学园学生党员骨干基地
2018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