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通识讲堂是浙江大学求是学院为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树立远大目标推出的通识教育系列讲座。求是学院邀请政治、经济、文化(国学)、学术等众多领域方面的学者专家开展讲座,将时代需求与“求是创新”校训进行了融合。
为了丰富同学们的知识、开阔视野,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在未来大学生活中获得成长,3月25日求是通识讲堂之采铜老师谈大学生的自我精进之路顺利举行,求是学院党委副书记詹美燕老师、求是学院党政办主任郑尧丽老师、求是学院云峰学园分团委副书记任琰雯老师出席,求是学院新生线上、线下积极参与,反响热烈。
改变学习的模式
采铜老师从改变学习的模式、理解智慧的内涵、科学地使用时间三个部分为同学们之后的学习与生活提出了建议。在“改变学习模式”部分,采铜老师表示:“大学是新的起点,意味着从零开始,改变自己的过程也是深入学习的过程。”,在谈到大学的学习模式时,他说:“大学学习以个性化学习为主,在大学阶段最关键的是要学会自己提问题,提出好问题,要知道提问本身就是创造的过程,提问是深入思考的体现。大学生要学会提出根本性的问题,而不是细枝末节的问题”。
理解智慧的内涵
采铜老师表示,“人是有大脑有智慧的,这体现在人可以用智慧创造一些东西,知识迭代的速度越来越快,这驱使着我们只专注于一个领域,用自己的智慧去创造出一些东西是我们生而为人的意义。”老师接着运用心理学SOLO模型、德雷福斯专家模型形象地向同学们展示了知识迭代的过程。
科学地使用时间
采铜老师指导同学们在选择做事情的时候需要考虑两个维度,即价值与收益和价值能持续多久,同学们要构建新的思维,提升审美品味,培养审美的感觉。之后采铜老师强调了“心流”的概念,他说“当人们进入心流状态时,就忘却了时间,只专注于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只有当你正在做一件事情而且这件事情对自己而言是有一定挑战性的才有可能步入心流,人在每一个当下只能有一个注意焦点”。
关于我们应该怎样读书采铜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读书应该是一串串读的,同学们要注重主题阅读,系统地去阅读同一作者、同一领域、同一观点的书”。
詹美燕老师向采铜老师赠送鸣谢牌。在线上线下观看讲座的同学中抽取50位同学送出新作《精进3:找到你的潜在生态位》,采铜老师在书上留下亲笔签名。
本次求是通识讲堂在同学们的掌声中圆满结束,相信每位同学都在采铜老师精彩的演讲中有所收获。
同学提问精选
Q1:应该如何做到深入地提问,深入地思考?
A1:这需要不断的练习。首先要锻炼发问的勇气,除此之外要主动去深入思考,主动去挖掘问题背后核心。
Q2:如何弥补现在同学们的阅读缺陷?
A2:现在的同学们阅读量不够,阅读的视野不够宽广,这些是可以进行纠正的。同学们要打开自己的视野,在广阔的视野之下进行学习,同时看书的时候有选择性地看大师的书,提高阅读的质量。
Q3:如何界定自己研究的课题对本领域的价值?
A3:思考与提问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可以迭代的,最重要的还是要养成提问的习惯。
Q4:如何去探索一个学科的本质?
A4:学科的本质不一定有标准答案,思考学科本质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