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浙江大学求是学院云峰学园赴广西宜州暑期社会实践团对宜州区怀远镇中心校常务副校长、怀远镇中心小学校长韦选学进行了主题为“探究宜州科学教育的现状”的专访。
韦校长首先向实践团成员介绍了怀远镇中心小学的基本情况。怀远镇中心小学共有班级24个、学生1078人、教师62人。基础设施方面,校内建有教学楼、办公楼、综合楼等设施,还设有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美术室、音乐室等专用教室,配备有篮球场、足球场、乒乓球桌等体育场地。
关于科学教育,怀远镇中心小学积极在课内外两个方面进行推进。在课内,1-6年级均按照国家教育标准设置有日常的科学课程,韦校长也经常亲自把关相关科学课程的备课与开展;学校同时还面向3-6年级的学生开设计算机课程,并配一个专职计算机教师,这极大激发了学生们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在此次参加夏令营的同学中,就有2位学生擅长编程;而在课外,为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中心小学建设了专门的实验室并配有专用的实验器材,保证每位学生每个学期至少参加4次实验类课程;此外,怀远中心小学通过“少年宫”和课外服务将当地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科学课程有机结合,邀请校外杰出教师进行授课。
通过此次专访,实践团初步了解了怀远镇中心小学科学教育的现状。与几年前相比,不论是在硬件设施的配备还是科普氛围的营造方面,学校都取得了显著的提升。这一变化得益于政府对科学教育的高度重视,加大了教育资源的投入,从而使科学课程的开展数量、教学水平和形式多样性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然而,怀远镇中心小学在科学类课程开展中也面临着一些局限和挑战。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师资力量的不足,宜州乡镇学校1:19的师生配比仍不足以满足当地教学需求,导致一些教师不得不承担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尤其是缺少专职的科学课老师,除计算机课程外,科学课老师均由其他课程老师兼任,同时也存在跨班级、跨年级授课的现象。兼职的科学课教师的专业程度有限,没有明确的科学课程开展目标。虽然学校设施完备,但专业人才匮乏的情况导致了科学教学资源的浪费。
值得一提的是,近几年怀远小学的留守儿童数量有了明显的下降,从原来的每年100人左右到现在只有少数几个留守儿童。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受近几年疫情影响,广东工厂受到冲击,许多在广东务工的宜州人都选择了返乡务农;另一方面,宜州当地农副产业如蚕桑养殖,甘蔗、辣椒、香瓜种植等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宜州经济发展,提高了居民收入,大大促进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回流。留守儿童数量的减少以及当地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使家长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提高对教育的投入,从而有助于促进当地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实践团成员进行提问
韦选学校长耐心回答实践团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