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浙江大学求是学院云峰学园赴广西宜州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了宜州区图书馆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对图书馆长余晓峰进行了专访。
余晓峰馆长亲自带领实践团成员参观了宜州区图书馆,并详细介绍了图书馆的基本情况。该图书馆分为四层,内设少儿、报刊、自然科学等多个专题阅览室,馆藏丰富多样,涵盖各种类别的书籍。值得一提的是,馆内收藏了包括历年《人民日报》报刊、地方文献以及与浙江大学西迁相关的珍贵史料。此外,图书馆还通过数字系统、歌德机、微信公众号等多个平台提供电子书籍。据统计,该图书馆每年借阅人次高达一万次,借出书籍数量甚至达到2万至3万本。
图书馆是社会文化机构,其主要职能为引导社会核心价值,宜州区图书馆积极发挥这一职能:经过余馆长的介绍,实践团了解到,宜州图书馆会定期举办培训和讲座,如“亲子研学”,还会利用地方文献,并请相关机构进行线上讲解四牌楼、回雪山、刘三姐故里景区、博物馆等宜州文化遗产,通过种种方式深化群众对家乡的了解,培养人民对家乡的归属感。同时,图书馆还与书店开展“新书换旧书”等合作,将读者换新的旧书捐献给乡镇文化活动室,并通过书店收集群众们的心愿书单,结合各类图书的借阅量、借阅率,以及每年举办的年度读者交流会收集到的读者心愿书单等信息,补充图书馆藏,丰富群众们的可得文化资源。除此之外,为方便人们借阅书籍,宜州图书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与学校、社区开展合作,在有需求的各个区域设置了分馆或流动服务点,如宜州第一小学、宜州第三小学、河池市委办等等。人们可在主馆与分馆之间任意地点借书还书,实现“通借通还”。图书馆以点带面,为铸牢社会核心价值观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然而,宜州图书馆也面临着许许多多的困境,最主要的便是吸引读者的问题。首先,作为一个县级的图书馆,它有限的资源,只能满足大众类的图书类别的需求,而难以满足医生、高校学生等专业人员的需求。这也是县级图书馆最大的症结,对比河池学院每年花费近百万购置新书,近几年宜州图书馆的购书经费基本为0,这样的条件决定了宜州图书馆的资源必然是有限的。其次,手机等新媒介的大规模传播使用给图书馆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获取知识的途径大幅度增加,人们前往图书馆的热情大大下降,现在人们前往图书馆的目的主要以自习为主,真正以阅读为目的前往图书馆的少之又少。同时,在中年人的生活压力,青少年的学习压力下,人们前往图书馆的时间也在不断减少。最后,宜州图书馆本身的局限也导致了其难以吸引读者:宜州图书馆坐落在文化局的大院中,地理位置的局限导致了很大一部分人根本不知道这个图书馆的存在;同时,宜州图书馆管理人员稀缺,整个图书馆一共只有六个工作人员。
宜州图书馆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应对这些挑战。目前,许多机构希望通过与图书馆合作举办活动来提升图书馆的知名度,但最低要求是活动必须在图书馆内举办。此外,图书馆通过招募志愿者来弥补管理人员不足的问题。为适应信息化趋势,宜州图书馆正努力将珍贵的本地文献数字化,这对于保护宜州图书馆的特色文献以及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