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云峰学园“丽影遗光”实践团深入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庆元县、龙泉市等地,开展非遗文化调研实践活动。团队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强素质”为主题,通过实地走访、传承人访谈、文化体验等形式,记录濒危非遗技艺,助力传统文化传承,为丽水非遗的活态保护注入青春力量。
寻访技艺:记录濒危非遗的鲜活故事
前路小学罗汉社练习
丽水非遗文化丰富多元,但部分技艺因时代变迁面临失传风险。实践团聚焦缙云迎罗汉、轩辕酒、庆元走桥、龙泉青瓷与宝剑四项代表性非遗项目,展开深度调研。在缙云县前路乡,队员们见证了国家级非遗“迎罗汉”的震撼表演:数十名身着传统服饰的表演者以阵形踩街,舞动刀枪棍棒,气势恢宏。当地小学成立的“罗汉社团”每周坚持训练,老艺人口传心授,年轻一代的加入让这项百年民俗重现活力。
后巷黄酒酿造基地
舒洪镇轩辕酒作坊,团队探访了融合杨梅风味的非遗黄酒酿造工艺。传承人介绍,轩辕酒不仅是祭祀文化的载体,更通过产业化路径带动农户增收,成为乡村振兴的“甜蜜纽带”。而在庆元县,在木拱廊桥下,传统与现代交融,非遗进校园、文化节等活动让千年习俗焕发新生。
龙泉青瓷与宝剑的探访更让团队震撼。青瓷釉色如玉,需经72道工序打磨;宝剑锻造千锤百炼,凝聚匠人数十年心血。“每一道工序都是历史的沉淀,每一件作品都是文化的延续。”队员们在调研手记中写道。
多元传播:线上线下共筑文化桥梁
实践团通过“记录+传播”双线并行的模式,推动非遗“破圈”。活动期间,团队撰写调研报告4篇、推文4篇、新闻稿2篇,并举办多场线下宣讲会。在缙云中学、兰口村村委会等地,队员们以影像、故事等形式向学生与村民讲述非遗背后的匠心;微信公众号“丽影遗光”则通过趣味话题、图文并茂的推文,吸引网友参与互动。团队还特别关注非遗传承中的“人”,采访多位老艺人并记录其技艺细节,为后续研究保存珍贵资料。
实践意义:以青春之力守护文化根脉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化探索,更是一场生动的思政课。非遗是民族的记忆,更是未来的希望。“丽影遗光”实践团以纪实之笔、青春之行,为丽水非遗写下生动注脚,也呼吁更多人加入守护文化根脉的行列,让千年匠心在新时代继续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