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底,浙江大学无我茶社实践团奔赴福建浦城,展开了一场以茶文化为核心的非遗传承探访活动。在这片兼具千年历史底蕴与自然灵秀的土地上,实践团成员深入茶厂、古窑与茶区,近距离感受非遗技艺的魅力,探寻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之道。
走进福邦茶厂,传统制茶工艺与现代技术的融合景象令人印象深刻。传统制茶技艺融合在自动化生产线中,非遗传承人刘强老师现场演示”开筛“技巧。实践团成员亲身体验摊放等制茶环节,在指尖与茶叶的接触中,体会到每一片茶叶背后凝聚的时光与匠心。而该厂生产的丹桂红茶,更是将桂香与茶香完美融合,成为浦城特色茶品的代表。
|
茶山实践队进入茶叶原料产地(2025年6月27日摄于福邦茶厂)
浦城的“慢生活”哲学在茶农的生活中得到充分彰显。清晨的茶厂旧址周边,肉桂、水仙等茶树在阳光下舒展生长,当地茶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节奏,传递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与对茶叶生长的耐心守候。这种顺应时序的耕作方式,不仅孕育了优质茶叶,更成为快节奏时代里难得的文化坚守。

实践队观摩青白瓷制作(2025年6月28日摄于大口窑青白瓷厂)
作为浦城另一项重要非遗,大口窑青白瓷的传承创新同样引人注目。非遗传承人翁武跃老师通过网络直播拉坯技艺,让古老的制瓷工艺走进大众视野。在直播现场,旋转的泥团在匠人手中蜕变为精美的瓷坯,高温烧制后形成的温润青白釉色,仿佛将浦城的云雾与丹桂香凝于瓷间,展现出传统技艺与现代传播方式结合的无限可能。

麻粟实践队观摩正山小种制作(2025年7月1日摄于桐木村)
此次探访还延伸至武夷山桐木村麻粟。这里作为红茶“基因”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古茶树在山林间顽强生长。数百年的古茶树所制出的茶叶充满野韵,印证了茶圣陆羽“野者上,园者次”的记载。胡芸老师为实践团讲解青楼烟熏等古法技艺的传承故事,让他们感受到茶脉在时光流转中的延续。
此次浦城之行不仅让大家直观领略了茶与瓷的非遗魅力,更看到了传统文化在当代的活力。浦城以茶为媒,将历史底蕴、自然馈赠与创新精神融为一体,为非遗传承提供了生动范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