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9日至20日,为引导同学们深入了解科技工作者服务国家战略的实践,浙江大学求是学院云峰学园“微光计划”暑期社会实践团分队的四位同学与指导老师一同赴贵州省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以“科技报国黔程远,校友连心贵谊深”为主题,深入访谈了三位扎根贵州、在科技领域奋斗奉献的浙大校友,聆听他们践行“求是创新”校训、服务国家发展的动人故事。
实践团重点采访的三位校友,展现了科技报国的不同路径:
2019届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校友乔正阳,现任贵州航天电器科技发展部副部长。他毅然放弃海外发展机遇,投身祖国航天事业,已主持国家级项目4项,专注于空间智能感知等关键技术的攻关突破。“哪怕为国家发展只做一丁点的事,也是很好的。”乔正阳的朴素话语道出赤子之心。他将浙大“求是”精神内化为严谨的工作习惯,深刻体会着航天事业中“细节决定成败”的千钧分量。

校友乔正阳与成员们的合影
2014届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校友吴睿林,十年如一日扎根贵州,专注于能矿资源高效利用与固废处理技术创新,并牵头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他勇于突破自我,实现从科研管理到产业投资的成功转型,拒绝“一年经验重复三十年”的平庸。他寄语学弟学妹:“做好该做的事,不要停”,强调终身学习与沟通协作能力至关重要。吴睿林更呼吁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战略:“浙大人的格局应为民族、国家做贡献”,积极投身西部建设。

校友吴睿林正在接受成员们的访谈
1991级能源学院校友冯勇,成功实现从通信工程到AI法律科技的华丽跨界。他创立的“百事通”公司,运用技术手段显著降低法律服务门槛,服务已惠及千万用户。冯勇建议青年学子锤炼“一个月看懂一个行业”的快速学习能力,并以竺可桢老校长的“两问”叩问内心、明确志向。他特别强调青年社会化的重要性,直言:“越早告诉自己‘只能靠自己’,就越早成熟。”其创业实践正是科技赋能社会、服务民生的生动体现。
通过校友们的亲身经历,实践团成员听到了浙大精神在黔地的回响,深刻感受到“科技报国贵在坚守,校友情深贵在同心”的内涵。校友们以卓越的专业能力响应国家需求,将实验室中的“求是创新”精神书写在产业发展的第一线,为云峰学子树立了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业的榜样。

校友行团队成员们的合照


